油轮装卸事故案例和典型违规操作
事故案例分析
2014年8月29日2255时,某轮在大榭某码头遭雷击,造成右2舱高速透气阀(P/V阀)处起火,船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扑灭了明火,损失轻微。
事故原因及存在问题:
1、雷暴预警预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2、船员对设备功能了解不够;
3、船员对设备维护不到位;
4、船员对雷暴天气的危害认识不足。
安全管理建议:
1、航运公司对雷暴天气的防火防爆相关设备和预防措施进行梳理,完善相关体系文件和规章制度,明确设备检查要求,细化预防措施;
2、船舶加强防爆知识和船上防爆设备应用的培训,航运公司也要在重点时段强化此项工作落实的监督。
2017年5月25日凌晨某轮在某码头装货过程中进行船用燃料油转驳,因疏忽未及时监控燃油舱内液位,导致燃料油从左燃油重油舱透气管冒出,约5-10公斤燃料油从透气管围壁和艉楼甲板溢出入海。
事故原因及存在问题:
1、作为负责燃料油转驳的二管轮,没有按原订计划操作,也没有按公司体系文件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实时监控舱内液位,导致冒舱;
2、船长在发现冒舱后,对已冒舱至甲板的污油可能溢出舷外的风险估计不足,采取清污措施不力,导致少量污油从舷边溢流入海。
1、码头和船舶加强装卸货期间的其他操作的监控和管理;
2、船舶加强值班的安排,防止疲劳作业;
3、强化溢油应急训练和演习,加强应急处置的意识和能力。
违规操作举例
1靠泊存在安全问题
1、靠泊等级不符合码头条件,如某码头1-3#泊位,可以同时靠2艘不超过5000吨级的船舶,但实际有超过相关限制要求。
2、作业前船舶没有靠妥码头,船体与护舷脱开。
3、船舶缆绳局部断股,存在断缆风险 。
4、船舶缆绳太细,存在断缆的风险。
5、缆绳相互交叉;首缆系带松弛,两根缆绳受力不均匀。
6、靠泊后,船舶使用的缆绳存在搭接现象。
2安全防护措施未落实
1、作业期间,船舶靠岸一侧门窗未按要求关闭。
2、装卸作业过程中,船舱观察孔孔盖未关闭。
3、值班人员未佩戴安全帽。
4、人员衣服穿着不符合要求。
5、值班船员穿拖鞋。
6、作业期间,甲板值班人员数量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值班应为2人)。
7、人员通道安全防护不到位。船舶靠泊后,船岸跳板未固定。
3船舶防污染措施未落实
1、甲板落水孔未按要求封堵,在突发溢油事故时易使污染范围扩大。
2、船舶装卸口周围未按要求放置应有的吸油毡。
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1、船舶机舱入口处灭火器缺失。
2、船舶配备的灭火器腐蚀严重,且破裂。
3、船舶消防管线腐蚀严重,未及时进行保养。
4、船舶相关阀门盘根渗漏,未及时予以维修。
5船舶应急能力薄弱
1、船上应急设备不能用,应急消防泵不能快速启动;
2、船长不清楚清污协议相关内容;
3、各类演习记录内容显示相关操作不符合公司体系文件的要求;
4、船舶未按公司体系制度要求,定期开展各项应急演练;
5、演习过程中船员应急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意见与建议
(1)安全系泊。当船舶停靠在码头时,所使用的缆绳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数量,定时检查受力情况,及时调整,保证缆绳处于拉紧状态,相同方向的缆绳受力应均匀,尤其是在涨落潮时更要注意进行检查。
(2)检查阀门及排水孔。涉及油类作业的任何操作,在作业前应检查有可能把油排入海里的所有阀门,保证这些阀门都是关闭的。在操作过程中不用的阀门,应该关紧,并确保这些阀门不会被打开。同时应堵塞在作业期间万一溢油时可能作为排油通道的所有甲板下水孔。
(3)检查软管。作业前应检查输油软管和有关设备。软管损坏是造成溢油的主要原因。使用期间要定期试压检查,以保证尽早发现溢漏和损坏。
(4)准备好吸油材料。作业前应准备好木屑、吸油毡等用于处理可能发生少量溢油的吸油材料。
(5)通信联系设备。在船 舶与码头、驳船、海上加油或过驳船之间的驳油作业期间,应备有通信联络设备并保持通信畅通。
(6)港口接收备案。船舶在港口需要排放油污水、残油时,应事先向海事机构备案,以便港口提供接收设备。
(7)制订防污应急计划。应按计划定期进行应急演习,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8)排放压载水(SBT)前要检查压载水舱是否含油,以防含油的压载水被排放入海。
(9)通往舷外阀、舱底舷外阀应关闭好,并且张贴特殊的警告,防止被意外打开。
(10)对船壳、防水舱壁、阀门或管线要经常检查,防止可能导致海洋污染或影响货油安全操作的泄漏。